该不该征收“拥堵费”?
06月21日, 2016 6,786 views
[导读]争议的背后其实存在着长久以来很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限号、摇号政策的逆反心理。
《新京报》12月3日发布了一篇新闻报道,内容为北京市交通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通报,2016年北京将研究试点征收拥堵费。
大家没看错,是的,拥堵费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和路桥费一样,成为我们出行的必须花销了。但是,相比路桥费,拥堵费有很多地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并且无法接受。
首先,为什么要征收拥堵费?按照官方说法,自然是为了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征费原理差不多和高速公路一样,设置收费标准,那么就有很多舍不得花钱的车主不会选择高速道路出行,高速公路自然就没有那么大车流量,“高速”就能得以实现。再者,要想实现高速行驶,路上车子必须少,所以收费是最好的方法。逻辑是没错的。如此看来,拥堵费的设置很有必要。但这里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使命不同。
高速公路减少了很多人出行的时间成本,收取费用还有那么一点合理性,虽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还不收高速费;城市道路则不同,我们平时不出远门完全可以不使用高速公路,但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要依赖城市道路:去超市、去电影院、去商场,去到这个城市的任何一个距离稍远些的地方都要使用城市公共道路。如果在某些时间段设置拥堵费用,比如上午7-9点,下午18-20点,也就是说,这个时间内的城市道路就要当高速道路来用了。不想花钱就别出门了,或者出门步行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这样一看,国家一直倡导大家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目的倒是可以提前达到了。
第二,征收拥堵费合理吗?世界上有不少发达国家城市已经在开始征收拥堵费了,以伦敦、新加坡、罗马、斯德歌尔摩为代表。这样看来,北京市政府征收拥堵费还是有先例可循的。以肇始者伦敦为例,从2003年2月17日起,伦敦开始征收市中心交通拥堵费。收费标准是每辆车每天进入收费区一次性交纳5英镑的“进城费”。伦敦市政府规定收费时间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早晨7:00至下午6:30,在这一时间内进入该区域的司机事先要通过电话或互联网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供信用卡账号付费,并注册车牌号。收费区内设置了大约800个摄像头,专门识别车牌号。如果你没有付费,它们马上就会认出来,第二天你一定会收到一张让你追悔莫及的高额罚单。这个措施一开始曾遭到市民的广泛争议,但后来大家发现,市中心的车辆减少了30%,车流的速度快多了。而且市政府将“进城费”这笔收入用于公交系统的改造,使整个伦敦的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如此看来,伦敦收取拥堵费的方案,整体是成功有效的。
但很多网友表示,城市道路建设资金源于税收,但作为纳税人,使用道路反而要再付出费用,这不合理。
那么,收费或者不收费,矛盾点和争议点到底在哪里呢?换句话说,拥堵费如果出台,是政府懒政不作为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我认为这个争议的背后除了我上面提到的纳税人对城市基础建设的参与问题外,其实存在着长久以来很严重的一个问题,那就是限号、摇号政策的逆反心理。
从一个普通的私家车车主来讲,买车无非是提升自身生活品质,出行可以不用挤地铁公交,可以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但是摇号、限号政策的出台大大延迟、阻碍了很多人实现这一生活方式的进度,民怨沸腾是理所当然的。终于有一天,钱攒够了,号摇上了,车子买了,发现出门又要交钱了,原本所剩无几的生活幸福感立即被“雨打风吹去“了。拥堵费,将是引发这一”民怨“的敏感导火线。即使在发达国家实践中证明其是一个比较科学的交通管理方式,但是如若要在中国施行,必然要经历巨大的民意考验。
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希望大家参与讨论。小小声!
欢迎加入车聚网读者微信群:请先添加微信号autojucom,并注明“我要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入群,或加入QQ群:383683141。
欢迎微信扫码或搜索autoju(←长按可复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