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购车水有多深?别人开车你还款?|聚焦
01月17日, 2017 7,107 views
引言 | 款贷了,车没了,还欠一身莫名其妙的债。
不花钱就能拥有一辆爱车,还能贷出大笔贷款。这听上去非常诱人,但最终相信这种故事的人不但拿不到车,还要为此背上连绵不断的巨额债务。
这就是目前国内愈演愈烈的“零首付”购车骗局,它和易租宝之类的P2P金融欺诈案一样,正在干扰正常的商业环境并威胁社会的安定。今天,车聚君就和大家说一说这其中的水有多深?
一、受害人上当经过
2016年5月9日,一位叫王玲的人找到家住河北沧州黄骅市的张女士,向其介绍零首付购车业务。
起初并没有接触过零首付贷款的张女士并不相信,但王玲表示自己门路很广,可以通过龙江银行零首付贷款,然后再利用这辆车向银行二次抵押,相当于可以贷出两倍车价的贷款,而且在车辆交付之前不用交任何费用。当时恰逢张女士资金周转不开,于是便想尝试一下这种新业务,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张女士在王某的介绍下通过一家车贷公司,办理了分期和贷款,购买了一辆奔驰A200,自称是龙江银行沧州分行的工作人员还到张女士家中“家访”。
然而签合同时对方却不让张女士仔细阅读各项条款,以各种理由催促张女士在空白合同上签字。对方称这样做是为了节省待办时间,还承诺会在合同完善的时候告知张女士,并备份给她,让其回家等候提车,而整个过程中对看车验车一事只字未提。
不久后,自称是银行员工的刘峰把车提了回来,但始终不让张女士看车,而且二次抵押的事情也没有了下文。在张女士的再三催促之下,对方带领张女士缴纳了购置税,购买了保险,办理了上牌。但当张女士希望要回自己的车时,对方却要求她先交付九万多元的垫资费,否则就把车转手卖了,张女士表示同意,但对方又以“没人在,算不清”为由强行把车开走。
随后张女士找刘某提车,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推脱,将近一个月后终于答应返还车辆,但垫资额却被抬高数倍,并且没有任何有效的依据或凭证,也不知道垫资的用途。
至此张女士认为自己是受骗了,可当她报警寻求帮助,得到的结果却是此类案件为“经济纠纷”,无法立案。报案无门,为降低损失,张女士只好向对方汇款提车,而要求提供单据时,对方又摆出了一贯的推脱之态,最后就杳无音讯了。
历经此事,张女士终觉不是滋味,到网上一查发现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大都求助无门,于是张女士索性辞去工作,成立了一个“零首付购车”维权群。
据了解,张女士是200多名受害者中,2位最终拿到车子的人之一,而她实际支付的金额比从4S店正常购买多出了11万元。其他的受害者,不仅车没有拿到,还背负了贷款,如果还不上,就会被列入信用黑名单。
事关重大,张女士没有放弃努力。三个月后她发现了新情况:税务局和车管所以及银行存档的购车发票均为假发票,龙江车贷就是凭这张假发票缴纳了购置税,上好了牌照,并从银行贷款。张女士大为震惊,几经斡旋税务局也给出了认定书:该发票确实为假。拿到官方的认定书,在张女士的请求下刑警队终于开始立案侦查。
但问题又来了。由于张女士手上并没有合同、票据等相关文件,取证成为了一大难题,破案过程也困难重重。目前,此案在当地仍悬而未决。
二、同病相怜者不在少数
正如张女士了解到的那样,拥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据悉,仅受同一家公司欺骗的就有几十人,而其他相似骗局的受害人多达几百位。
山东临沂市的张先生也有类似的受害经历:“警方说属于经济纠纷,不在警方管理范围内;4S店与其完全无关,没有义务配合我报案;银行(贷款金融公司)反倒向警方报案诉讼我有诈骗行为,并长期打电话催我和家人还清贷款。”
河北的王先生也是“零首付购车”的受害人:“车辆不知去向,联系不上欺诈者。警方无法立案,找不回车辆,但同时却不得不归还巨额银行贷款。现在,我非常担心车辆出现事故,让我牵连进飞来横祸中,这给我和家人的财产与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创伤与压力。”
车聚君采访了近100位零首付购车者,他们当中多数人至今没有拿到车子。
“河北廊坊市的张女士:
由于当初签了20来张空白合同,现在倍感压力,因为不知道合同补齐后会是什么状态,潜在的危机感时刻环绕我的左右,也许补齐后的内容会成为一生的债。经过这件事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无心也无力投入任何一件事,工作生活严重脱离轨道。
“河南焦作市的张先生:
本人和家人长期被金融公司骚扰,包括电话和上门骚扰,严重影响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并在亲朋好友中产生了恶劣影响,对本人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信誉损失。
“江苏南通市的曹先生: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直接被骗现金18万,还欠银行二十多万的分期款未还。仅仅这个分期还款的车,让我在什么都没看到的情况之下损失了四十多万。换到的行驶证的名字是我的,而车对我来说仅是一个符号。万一在外面有车祸与纠纷不知该如何面对?自从办了这个零首付业务后,我整个人的状态已经近乎崩溃。
“海南三亚的陈先生:
我现在信用逾期严重,一切银行贷款都批不下来,导致店铺经营不下去。也因为这个车被骗后信用卡还不上,现在没有工作不说,整天都要应对讨债公司与律师的威胁电话。
三、听听公安和律师怎么说
由于案件复杂,车聚君联系到了一位公安人士和一位专业律师,进行了采访。
▎聚问:类似张女士的情况真的就求助无门了吗?
“赵警官:
在张女士一案中,王某诱导对方签订空白合同,并提供一系列虚假贷款手续,以假发票骗取银行贷款,已经构成经济案件中的合同诈骗和贷款诈骗,可以立案侦查,张女士也可随公诉案件附带提起民事赔偿请求,最终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朱律师:
目前张女士手上掌握的证据不足,仅有当时空白合同的照片,没有合同原件,法院难以做出相关裁定,一般只能定性为经济纠纷,自行与对方协商,或提起诉讼,此过程中法官可要求对方给出合同,或通过车贷机构调出相关文件。
▎聚问:市面上有可信的零首付购车业务吗?
“赵警官:
首先购车的时候尽量选择正规的4S店,会有相关贷款业务,但一般需要一定的首付款。银行也会推出一些消费金融产品,如零首付贷款购车业务,而这些业务一般由银行下属金融消费公司负责,而这些公司又会把业务分配给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代理商。这些代理商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消费者在选择零首付贷款时一定要先仔细了解相关办理流程,多听介绍,尽量挑选大公司下的产品,尤其不要明知涉及骗贷行为还要以身试法。
“朱律师:
目前零首付业务在购车、购货等大宗商品交易中有一定比例,其服务费用相对较高,但一般都应有明确规定,一旦签字生效就须严格遵守。如果交易过程中出现约定不清,甚至空白合同的情况,消费者完全可以拒签,否则后患无穷。
四、提高警惕,增强法制观念
其实所谓的零首付贷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便宜可以占。即便是正规的零首付贷款业务,最终消费者支付的总金额肯定比正常购车款高出许多。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
若确实急需用车,车聚君建议大家通过4S店、可靠的二手车商进行交易。如需借款与融资,也尽量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与渠道。倘若不得不选择零首付购车,一定要仔细阅读所签订合同的各项条款,不论对方以什么理由劝说,千万不能签下空白合同,更不能不保留自己那一份合同。
因为签名具有法律效力,对方如在空白位置写上无理要求,损失会是一个无底洞。可以说,自己签的字,砸锅卖铁也得履行完。因此,车聚君提醒大家,在购买汽车等大宗商品时,相关文书与证件一定保管妥当,万一后期发现受骗,这些材料或可作为翻盘的有力证据。如果对交易过程心存疑虑,可当场录音留证。
此外,在向不熟悉的人留存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多留个心眼,可在明显位置注明“仅用于某某用途”,否则容易被盗为它用。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随时随刻都保持理性的态度非常重要,骗子往往都是在我们贪心的时候最容易得手的。另外,即便最终不幸上当受骗,也不要轻易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寻找拥有类似经历的人,互相抱团取暖,合理利用法律、媒体、社会的力量。
在张女士的“零首付购车”维权群中,就有很多曾经想过要放弃的受害者,但在找到了类似经历的人以后又重新燃起了维权的信心。张女士自己的故事也被河北经济电视台采访并报道,对案件的进展有一定积极作用。她也主动向我们车聚网等新媒体分享了情况,希望多方联动能尽快让事情有个圆满结局。
车聚小结:
就在张女士向车聚君爆料之际,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宣布:宝马澳大利亚财务公司向资质不够的消费者发放贷款致其日后财务困难,因此被罚向消费者退回7200万澳元,折合人民币3.6亿多元。
宝马的这笔退款中,1460万澳元为补偿款项,760万澳元用于减免消费者贷款利息,5000万澳元用于减免贷款。另外,宝马还需另外提供500万澳元公益基金,用于普及和提高消费者对借贷的常识理解。
相比澳大利亚的法制环境与消费者保护力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身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汽车市场,我们的消费者至少要学会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起贪念、相信常识、遵守规则、勇敢面对。
希望汽车带给我们的是更少阴霾,更多阳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