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ADS 2.0实战如何?问界M5上海市中心半小时遇险两次 | 聚焦
09月13日, 2023 8,042 views
八月,上海广播大厦。车聚君试驾了问界M5高阶智驾版,体验了传说中的「城区」领航辅助功能。
这次试驾是以潜客身份参加的,大概是因为之前探店时留下了线索。试驾中有惊喜,也有惊吓。先看实拍视频吧:
▲问界M5高阶智驾版实测
时长约16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试驾的潜客不算多,场面却宏大有仪式感:接待、茶点、讲解、以及活动后的视频录制,都很用心。来宾大多是家庭用户,以本地人为主;旁边是上海经典的豪宅区——古北,平均房价14万/平。
或许,问界想证明:25.98万起的M5与豪华车没本质区别,而且凭华为先进的ADS 2.0技术完全可以跻身新势力主流阵营。
言归正传,领航辅助功能的开启前提是:设定了导航目的地、路段工况适合(标线清晰、红绿灯工作正常、没有暴雨扬尘等恶劣天气)、最好有高精地图数据。
试驾了两圈总计七八公里,具体感受如下:
▲图片来源:车聚网
一、可以自动变道
系统认为目标车道安全后,会发出“噔”的一声上扬的提示音,同时方向灯自动开启,仪表屏上蓝色的领航条开始弯曲,表明要自动变道了。但有时要变道了,旁边车道突然出现一辆来车,这时领航条变灰,系统发出“叮咚”一声下挫的提示音,表示本次变道中止,方向灯也停止。期间没有人声提醒。
简评:和阿维塔11的NCA一样,既然能识别目标车道有来车,为何还要发起当次的自动变道?等车过去后再变,不更合乎常理吗?有人声提醒更有安全感。
二、能识别红绿灯及行人
▲图片来源:车聚网
如果前方红灯有倒计时读数,仪表屏也会显示倒计时。仪表屏上出现的行人、两轮车、其它车辆,主要靠毫米波雷达来分辨,以黑白动画形式呈现。车顶的激光雷达探测距离长、点云精度高、能识别三维立体物,更好的探测异形障碍物。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结合,可更好探测鬼探头。
简评:摄像头主要负责彩色物体、毫米波雷达主要负责动态物体、激光雷达主要负责立体物体和异形物体,三者有机融合,理论上感知能力更强。
三、可连续变两条车道
试驾中,M5向左连续变了两条车道,动作娴熟似老司机。车聚君担心是否合规?工作人员的说法是:可以连变两条车道,因为问界M5的智驾系统完全按交规来定义,所以它做出的动作也肯定符合交规。
车聚君查阅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发现第三十五条这样规定:不得一次连续变更二条以上机动车道,违反者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简评:连变两条车道确实不违法,但已经到了上限。说明这套系统吃透了法规,并充分考虑了用户“赶时间”的需求。
四、对物体的识别水平较高
▲图片来源:车聚网
在十字路口,能分辨出斜对面人行道上有两个红色桩桶;虽然仔细观察后发现一个是雪糕桶,一个是消防栓,但已经很不错了。
工作人员介绍:华为ADS 2.0虽然以激光雷达见长,但对视觉的深入研究也没落下,这套系统就相当于人的眼睛,基本能达到你能看到的,它全能看到,而且视角更宽广、不受疲劳和情绪干扰。就是说,特斯拉走的纯视觉路线,华为也在走,只是还多了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作为有力加持。
车聚君问为何华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成这样?他说:华为财力也够,人力也够。最主要的还是人力,研发团队中985毕业生和计算机顶尖人才,占比非常高。
简评:华为Mate 60 Pro逆境热销是一个例证。
五、右转存在识别缺陷
▲图片来源:车聚网
在黄金城道准备右转时,我们是红灯;姚虹路上是绿灯,车辆多而快,而且只有一条车道。系统带着我们从30多公里时速,减速至10km/h左右开始右转,并没有停下来。车聚君有点担心,嘴上还说着:要是自己开会有些担心――意思是,最好停下来让一下左侧来车。
话音未落,一辆银色SUV直冲冲的开过来,丝毫没减速。这时问界M5已经右转了一半,前面只有一条车道;所以如果我们不减速,大概率会相撞。紧急关头,车聚君一脚刹停,直行车擦身而过――最近距离可能不超过10公分。
大家惊呼,之后是心有余悸。
▲图片来源:车聚网
看来说明会上说的“无保护转弯”、“风险自动避让”、“接管率业界最低”……并不完全符合现实啊?
简评:是不是只有一颗前向雷达的缘故,导致对侧向识别不足?我们在开阿维塔11时在上海市区行驶了300km未发生过这种险情,它有三颗激光雷达,包括两颗侧向激光雷达。问界M5明知自己硬件不过硬,为何还在算法上这么激进?
六、部分路面不能「无图领航」
在伊犁南路行驶时,发现系统不能开启「领航辅助」,只能使用「车道巡航」。工作人员解释,华为这套ADS 2.0智驾系统共分四个阶段:6月之前的1.0版本完全依靠高精地图,局限性很大,只算领航辅助的启蒙阶段。
▲图片来源:华为官方
现在的2.0版本虽然也需要高精地图,但能利用拓扑算法推理道路结构,形成一张GOD网络,实现“有图无图都能开”;目前覆盖5个城市:上海、杭州、深圳、广州、重庆,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覆盖15个城市,真正实现「无图领航」;第三阶段覆盖45个城市,继续强化「无图领航」能力;第四阶段将向中国所有城市开放,广泛实现「无图领航」,预计2023年四季度或可实现。
简评:规划非常好,也值得期待;但实际上在第一阶段的上海市中心,尚有一长段路不能实现“有图无图都能开”,说明「无图领航」的落地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七、车道巡航不能识别红绿灯
在伊犁南路南行至蓝宝石路口时,车辆是「车道巡航」状态,但遇到前方红灯时,车辆居然自动减速,并在人工介入下刹停。销售介绍说「车道巡航」也能识别红灯——这不准确;应该是正好有行人过马路,系统因行人而减速,不是红灯。
所以,当用户遇到无图不能领航时,系统默认是「车道巡航」状态,这时的智能度有很多局限,一定要注意及时接管,确保行车安全。
八、左转驶入了逆向车道
▲图片来源:车聚网
红松东路左转到姚虹路时,因为姚虹路正在施工,只有一半路面可以行驶,因此原来的两条北向车道,临时变成了一南一北,当然中间的黄线还是清晰可见的,但问界M5直接冲向了左边的逆行车道。
幸亏一直在保持接管,于是快速向右打方向驶入了正常车道,一身冷汗。我们猜测,系统大概率还是按之前的高精地图来行驶,而地图更新缓慢,没有跟上现实路况。这也反证了华为ADS的大方向是对的:摆脱高精地图。只是实际运用中,它宣传的GOD网络让“导航地图和现实世界匹配”并不能完全实现。
简评:当高精地图与视觉信息有冲突时,ADS 2.0选择了相信前者。这不太符合「无图领航」的大方向。而且从逻辑上,有多种途径可以避免这种错误发生:
▲图片来源:车聚网
▎高精地图应该知道,这个路段不是单行道;那么当摄像头和雷达都能探测到左侧有高耸的修路围墙时,就应该明白很可能逆行了。
▎正前方不远处,有一辆黑色轿车正迎面驶来,即使根据基本交规和日常判断,也能推测出己车很可能逆行了。
▎右前方恰巧刚驶过一辆白色大众轿车,当你不确定路况时,一个最保险的对策就是:跟随前车。但ADS 2.0没有。
九、识别前方静止物体出色
▲图片来源:车聚网
快结束试驾时,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蓝色大众。车聚君没有立即接管,想看下系统的表现。结果M5在系统指引下,稳稳停在了大众车后面,同时仪表屏开始闪烁,并有人声提醒:“请提前接管,智驾领航已退出。”
这时离终点还有几十米,说明系统是在领航途中识别的静止物体,表现出色。
十、自动泊车功能成熟
回到SMG大厦后,工作人员说可以试一下自动泊车。踩住刹车,找好目标车位,按下自动泊车,于是系统开始带着这辆问界M5顺利泊入了车位,其间还自动向前调整位置、提醒注意刮蹭风险,整个过程干脆利索,一气呵成。
车聚小结
▲图片来源:车聚网
整个试驾过程,问界M5的高阶智驾系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TSR识别准确、跟车与变道堪比老司机、对正前方的车辆/行人/两轮车都识别良好,普通的转弯能较轻松应对,自动泊车更是驾轻就熟。
但不得不指出,这套ADS 2.0在问界M5上目前仍有一些明显短板:一些路段不能实现「无图领航」、右转时不能很好应对左侧直行车辆、左转时对施工中的车道识别不准确。
所以在宣传遥遥领先时,华为和问界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特别是,如果关于L3的自动驾驶法规近期出台,那么在领航辅助驾驶下出的交通事故,理论上应由车企负责,那么到时恐怕问界法务部忙不过来吧?
毕竟半小时试驾就有一次撞车风险、一次险些违章,离我们畅想的L3自动驾驶还有相当距离。这还是在周末非高峰时段,以及交规遵守良好的上海,如果在其它城市的上下班高峰,不敢想像。
最后,新技术的推进需要政策制定者、车企、用户、公众共同努力,既不能贸然激进,又不能因噎废食,希望问界M5能打造出一个中国新模式。
发表评论: